宿哲:青春时代
列表页预览图: //pages.ywart.com/Media/Default/banner/%E5%AE%BF%E5%93%B2%E8%89%BA%E8%A7%86%E9%87%8E%E5%85%A5%E5%8F%A3.jpg
概要: 宿哲的作品普遍传递出一种困惑、迷茫的气息。这种气息既是个人青春体验的显现,也源于自身对时代文化气息的敏感;既是对一个英雄时代的质疑,也源于自我对周遭社会现实生存状态的诘问。
文章概要: 宿哲的作品普遍传递出一种困惑、迷茫的气息。这种气息既是个人青春体验的显现,也源于自身对时代文化气息的敏感;既是对一个英雄时代的质疑,也源于自我对周遭社会现实生存状态的诘问。
▲艺术家:宿哲
文/何桂彦(著名策展人、评论家)
宿哲的作品普遍传递出一种困惑、迷茫的气息。这种气息既是个人青春体验的显现,也源于自身对时代文化气息的敏感;既是对一个英雄时代的质疑,也源于自我对周遭社会现实生存状态的诘问。艺术家的思考穿行在理想与现实的中间地带,游弋在英雄时代的坍塌与自我世界的迷失之间,尽管精神与肉身的边界似乎已被消解,但作品内在的文化诉求仍能穿透作品那些表层的图像,希望在相对具体的时间线索中,对自我世界所呈现出的变化进行言说。于是,这个自我的世界从一开始就多少具有精神现象学的意味,不过,最终困惑、迷茫成为它的肌理,而“困局”则是其底色。
▲第一次 2015
布面油画 60x50cm
宿哲是一位对青春记忆保持自省的艺术家。但是,他对自我的体察不是从形而下的生活层面,而是从自身的文化记忆入手。正是源于对自我青春体验的审视,对宿哲来说,“英雄”叙事原本就是一种话语权利,它不但会遮蔽真实的现实,还会对具有独立价值的自我世界产生吞噬作用。于是,在《这是一个冻结的英雄主义梦想》、《在一个英雄的烦恼》中,宿哲将创作的注意力集中放在消解作品题材的崇高感,以及视觉观看经验的仪式性上。很显然,鉴于“英雄”的缺席,艺术家巧妙地讨论了一个理想价值观坍塌后,自我世界所呈现出的迷茫与困惑。
在2008年的作品中,宿哲的创作曾出现过一些转变,艺术家希望用一种微观叙事的方法,从日常生活入手,表达个人独特的现实生存体验。即便如此,宿哲仍延续此前质疑“英雄”叙事的创作思路,只不过,此时作品中关于青春意义的追问变得更为强烈,这在《我把青春献给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2010年的作品进一步深化了艺术家关于自我世界的考问,首先是作品的现实语境围绕都市化与都市生存展开。从图像的表达上看,艺术家对都市场景的使用并不是要真正去表现都市,而是让作品在意义生效时起到提示性作用。事实上,真正体现自我“困局”内涵的还是那些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和早期作品中“英雄”的缺席形成强烈的反差,但这些女性形象在视觉呈现的方式与意义的指涉上仍具有某种“英雄”品质。只不过,前者是理想主义、集体主义时代的“英雄”,后者是流行文化、商业社会包装的明星。虽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但是,一旦当它们成为一个历史时期主导性的价值观的时候,真正个体化的自我世界反而会沦落为一个“他者”。
▲礼物 2016
布面油画 200x130cm
文化多元化的现实,谁都不要期望自己再成为他人的精神领袖,“粉丝们”无论如何喜欢自己的偶像都不会对其惟命是从,没有判断力的错误只是青春期和更年期才容易抓到。对于自在的文化寻求使得今天的人们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和无根的游离状态的迷惑感,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多重标准的指向需要每个人强化自己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来自本能的群体依附感和当代个体独立的反控制意识必然会导向大家向文化史上寻求自己精神的导引者或依附体,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自我安慰的幌子。判断是人生的一个选择,引领这些判断是一个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敏感的艺术家与其说发现不如说感知这些内在心里的联接更为明确。
▲文化宫 2016
布面油画 180x220cm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强调作品背后的时间维度,不仅能为其建构一种上下文关系,也会对“自我”与“自我世界”的讨论赋予一些社会学的意义。然而,不管是早期的“英雄”系列,还是近 期的《第六号》、《第八号》等作品,宿哲对青春体验的言说均较为完整地保持了一贯的迷茫与困惑的情绪。事实上,在《第三号》、《第五号》等作品中,艺术家的自我反思得到进一步强化,而且,在那些困惑的情绪中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伤害感。对于宿哲来说,从反思——自省——迷茫——困惑,再走向伤害,这正是潜藏在表层化图像背后思想观念前行的内在轨迹。借助对“英雄”的讨论,宿哲表达了一个理想价值观坍塌后,自我世界出现的精神荒芜;借助对“明星”的表现,呈现出的则是商业时代对人所产生的异化,虽然二者在图像呈现方式上略有不同,但自我世界的“困局”仍然是其作品的内核。